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一种将传统渔业工业化的养殖模式,它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水产品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生产,实现水产养殖行业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
在高密度的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残余饲料和水生生物的粪便,这些污染物直接导致了水产养殖水体中存在大量氨氮、亚硝酸盐、含磷化合物、有机物及污损的生物有机体,会导致养殖水体水质呈现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与食用安全。其中的亚硝酸盐会使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水生生物无法获取氧气,最终致死。而水体中含有的大量由残余的饲料、水生生物的粪便而分解产生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不断恶化,使得水生生物生长过于缓慢,甚至导致其死亡。因此需要定期排放一定量的养殖尾水,并补入相应的新鲜水。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含有害污染物的养殖尾水是通过排水沟直接散排,易引起周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也有部分水产养殖场会利用过滤器等设备对尾水进行过滤处理,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滤除尾水中的颗粒物杂质,达不到去除其他类型污染物的目的,仍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体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发生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若能进一步采取深度处理措施实现尾水再生利用,则更是水产养殖业节水减排的典范,也有利于节约养殖用水成本。
对于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目前国内常规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
1、过滤法
由于养殖尾水中的剩余残饵和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悬浮态大颗粒形式存在,因此采用物理过滤法去除是最为快捷、经济的方法。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砂滤器等。在实际处理工程中,机械过滤器(微滤机)是应用较多、过滤效果较好的方式。
2、氧化法
氧化法主要是将氧化剂投入到水产养殖尾水当中,利用其较强的氧化性氧化分解水产养殖尾水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之部分或彻底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产养殖尾水之目的。
3、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较为新型、较为广泛且较为安全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生物治污技术。其处理原理主要是将具有一定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投入到水产养殖的尾水中进行水体净化。这种处理技术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很少,能耗也较低。根据生物处理的具体形式,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大类。
4、生态处理法
生态处理法主要是将一些净化能力较强的湿生植物种植到水产养殖尾水中,让其对尾水水体中的相应含氮、磷富营养化污染物进行净化和转化,从而让水产养殖尾水生态系统循环呈现正向循环。目前在江浙一带的水产养殖中,采用此方法处理尾水的情况居多。